488.第472章 谈得拢的,才是买卖(两更合一(1 / 2)

燕辞归 玖拾陆 5141 字 3个月前

第472章 谈得拢的,才是买卖(两更合一)

正院。

院门开着,正屋的门也开着。

李邵坐在次间里,桌上摆了酒菜,他已经用了大半了。

对他而言,潜府肯定不算有趣,但比起在毓庆宫,被高公公、郭公公等等围着跟着,那还是这里吃得香些。

忽然间,李邵听见脚步声,不由皱眉。

这高公公,急什么急?!

林云嫣沉思一阵。

没有防身兵器又如何?

寻来的还能是刺客不成?

李邵倏地睁大眼睛。

现在,苏议让我代为出面,与大殿下协商。

苏昌又继续道:“还有一个原因,您别怪小的说话直。

小的曾为使节,好些人认得小的模样,一旦消息走漏,苏议就钓不出李渡来了。

李邵蹙眉,半信半疑。

李邵显然不信。

苏议替您把李渡钓出来,让您与大顺能把这心腹大患除了,而您得了这份功劳后,助苏议回古月争权,有大顺皇储为靠山,一定能让大顺与古月的关系回到之前的正轨。

“苏议受政敌迫害,背井离乡,已经到了京畿附近,”最难的开头部分度过了,苏昌倒也越说越顺,神情自然许多,“他多年心血毁了,非常不甘心,很想东山再起。

一番话,苏昌说得声情并茂。

陈米胡同的帐,要算起来那真是一笔接一笔。

现在的他,又不是当年定国寺里那个年幼的小童了,难道会没有还击的办法?

如若来者不善,这里动静大了,高公公立刻就赶来了。

这是互利互惠,这是两方共赢,李邵没理由拒绝吧?

可殿下您就不一样了,太子之位,您势在必得,但您作为废太子,想要复起,亦不是轻而易举之事。

苏昌观察李邵神色,继续道:“殿下,苏议与李渡从前的确有些往来,但那都是陈年旧事。

不就是苏议明明能直接找上大顺皇帝,却非得让他拉拢废太子吗?

他对古月人没有一点好感,尤其是那个苏议,与李渡狼狈为奸。

“苏议的人?”李邵冷声道,“你不去找李渡,你找我做什么?”

这两个词语刻在了他的心中,反反覆复的。

不行!

事情办妥了,他功劳在手,重新坐上小御座,以后再掌大权,还不是他说什么就是什么?

这就是他与父皇的不同之处了!

他不会惯着那些唱反调的人。

所以小的认为,圣上未必会成为苏议的靠山。

看来,除了苏议的诚意之外,她这儿也得再推李邵一把。

宁安识破了内情,没有让他们被打个措手不及,但先前姑母提起来的时候,李邵也就清楚,这阵风冲早会呼啸起来。

知道,却无法阻止流言。

看到光秃秃的墙面,他才反应过来,这里是潜府正屋,不是他日常起居的毓庆宫。

“殿下?”

李邵挑了挑眉,没有信,却也不阻止苏昌说下去。

“等等,”李邵上下打量着苏昌,疑惑道,“苏议能把李渡钓出来?”

“我都听见了,”参辰道,“他要诚意,你就让苏议露点诚意。”

不管能不能说服李邵,反正苏昌把自己说服了。

他太了解父皇了,也太清楚朝臣们在金銮殿上你来我往的那一套了。

苏昌上前,讪讪道:“那位大殿下……”

到时,裕门只需防备西凉,关外生意也可顺利推进……”

“他既然有这等能耐,”李邵哼笑一声,“他怎么不让你直接与我父皇谈条件?替父皇把李渡逮住,有大顺皇帝做靠山,岂不是比我这废太子有用多了?”

苏昌忙又道:“殿下弄错了,苏议不找李渡,他与李渡之间出了些状况,眼下,苏议需要的是殿下您。”

但今日,李邵突然开窍一般,没有立刻被苏昌的话术哄骗住,对林云嫣而言也不是好事。

此番李渡暴露谋反意图,被大顺通缉,苏议也受了连累,在古月朝中失势。

曹公公从里头出来,与他恭谨行礼:“诚意伯有事与圣上禀告,圣上让殿下稍候。”

李邵也听见了。

苏昌连连点头,轻手轻脚躲藏身影。

苏昌:……

苏昌犹豫:“这……”

“那可不行!”苏昌灵机一动,现编现演,“您知道如今大顺朝中还有多少李渡的眼线吗?小的进顺天府,之后又能觐见圣上,消息瞒不过的。

因此,小的今日才会悄悄来潜府,避开所有耳目,私下向您说明状况。”

苏议夹在中间,两边为难,尤其是古月那里,政敌借机没少打压他。

苏昌心虚,但想到自己来意,面上不敢露怯,硬着头皮往下编:“小的这等身份,哪里能随随便便见到皇帝哩。”

苏昌干巴巴笑了下。

李邵跟着曹公公进去,一面行礼,一面忙问:“父皇,诚意伯禀了什么要紧事?”

原路返回,参辰确定苏昌返回铺子之后,便回辅国公府禀报。

他先前就站在屋外,里头对话听得清清楚楚。

苏昌绞尽脑汁,正要再说什么,就听见外头传来脚步声。

见苏昌愣了下,李邵又追问:“难道我说得不对?”

里头说了什么,竟然是他不能听的?

诚意伯是宁安的父亲,自是不会在此事上兴风作浪,也因着事先清楚、格外关注,一有风吹草动便感知到了。

没成想,李邵突然出声打断了他。

李邵的呼吸一凝。

心急之下,李邵没有等到傍晚下衙,而是在午间休憩时就到访了辅国公府。

至於现在嘛……

不行,他也要去见父皇!

可事已至此,他也没有退路,只要先与李邵行礼,而后照着准备好的说辞,背书一般说了起来。

外头,苏昌开口道:“大殿下,小人有事向您禀报。”

苏昌点了点头:“是,他手里有李渡藏身之处的消息。”

在抓捕李渡、以及复起之事上,徐简与他目的相同。

“小的汉名苏昌,古月人士,曾与苏议大人一起出使大顺。这是当初使节团人手一份的金笺,还请大殿下过目。”

这让李邵不由想起徐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