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秋华推了推他:“去吧,微表妹今日定是伤心极了,只有你才能把她哄好。”
见韩止还在犹豫,脸一沉:“大弟,你不想还惹祖母生气吧?”
一听韩秋华提起这个,韩止下意识打了个哆嗦,随后就是一阵气闷。
微表妹生日宴上闹出那件事后,这放到谁家,当老太太的不得觉着女孩子家轻浮,要勃然大怒啊,只有他家老太太兴冲冲打点好了一切,要不是母亲和他拚死拦着,恐怕收了沉甸甸荷包的官媒就要冲向怀仁伯府了!
拦下后,老太太摆了好几天脸色,见fèngcha针就要把提亲的事重提一遍,连带着母亲和他一起好几个月夹着尾巴做人,话都不敢乱说,生怕哪句话哪个词儿又让祖母想起这一茬来。
关键是,连吃到个双huáng蛋,祖母都能引到他的亲事上来,这日子实在没法过了!
十六岁的少年曾无数次地想,他到底做错了什么,是杀人了,还是放火了,或者调戏良家妇女了?
他就只是对微表妹没有男女之qíng而已!
那段时间,韩止最怕别人提到两个人,一个是程微,一个就是祖母,他甚至很认真地想过,非要选一个最怕的,毫无疑问是祖母!
“我这就去。”韩止站起来,似乎是起得急了,身子微晃。
“大弟,是不是喝多了,小心着点儿。”韩秋华笑眯眯道。
韩止走得飞快,到了门口却心有所感地回头,恰与一道视线不经意地撞上。
程瑶似是受了惊吓般,慌乱别开了眼睛。
韩止就站在那里定定瞧着,隐约能看到少女含羞垂首时露出的通红耳朵,小巧jīng致,他甚至觉得自己能看清那上面柔软可爱的绒毛,让他的心跟着扑通扑通跳起来。
韩止辨不清忽然涌上来的灼热是入腹的白酒,还是他本来的心qíng,握着微汗的手心,忘了迈开脚步。
正在这时,听到了欢快的笑声:“落到程瑶手上了,落到程瑶手上了!”
热闹的声音响起:“瑶表姐,你是饮酒,还是作诗呀?”
“我选作诗好了。”程瑶站起来,永远是那样自信从容,接过侍女递过来的上好紫毫笔,左手揽袖,右手悬腕,一个个秀雅小字跃然纸上。
而围在旁边的人已经忍不住念起来:“冰雪林中着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干坤万里chūn。”
韩止听到这首咏梅诗,不由一震,深深看了程瑶一眼,似是下了什么决定般,抬脚往外走去。
“冰雪林中着此身……散作干坤万里chūn……”陶心怡又把整首诗喃喃念了一遍,整个人已是有些痴了,好一会儿,望着程瑶的眼神闪闪发亮,“程瑶,你这首小诗简直是绝了。”
她边说边激动的走了数步,望向窗外的飞雪白梅:“这林子名听雪,却是以白梅代之,偏偏此刻又下了雪,这真是名副其实的冰雪林了,更是把白梅的品质展现的淋漓尽致。”
“确实是好诗。”接口的是陶心怡的兄长陶跃然。
陶跃然比陶心怡长两岁,先前一直在嘉阳读书,这次来京城,是想拜在名士顾先生门下,不曾想顾先生带着弟子出了远门,至今未归。
而随顾先生出行的弟子,正是程微的二哥程澈。
陶跃然击掌赞道:“特别是最后两句,以花喻人,妙不可言。”
那句“散作干坤万里chūn”,无疑是对先前行事的最佳诠释。
虽为他人牺牲,依然无怨无言。
陶跃然自幼苦读,不像妹妹常来卫国公府小住,对程家姐妹算不上太熟悉,偶有jiāo集都是客气有礼的,可这时,却忘了那些束缚,目光灼灼望着程瑶,由衷赞道:“有妹如此,难怪程家二哥能够拜在顾先生门下了。”
“大哥!”陶心怡斜飞他一眼,“什么呀,人家程瑶本来就是京城第一才女,这又和别人有什么相gān了?”
短短时间作出惊艳诗作的程瑶依然笑得云淡风轻:“心怡,你这意思,是说我二哥无才了?”
陶心怡有些急了:“我可没那么说——”
收到程瑶揶揄的目光,那个如青松修竹般的男子从脑海中一闪而过,不由耳根微红,不敢吭声了。
那个人,就是这么被人提起,她多听一次,都觉得欢喜。
而程瑶,总是最懂她的。
其实,以前陶心怡和程瑶关系并不这么好。
自古文人相轻,放到女子身上,同样如是。
陶心怡自幼饱读诗书,在当地颇有才名,谁知每次来姑母家小住,总会时不时听人提起怀仁伯府那位有京城第一才女之称的程二姑娘。
要是二人并无jiāo集也就罢了,偏偏程瑶算是国公府上的表小姐,常来常往,二人哪有不打jiāo道的。
原本陶心怡对程瑶是有些小心结的,二人究竟什么时候关系好起来的呢?
陶心怡有些不大确定了,似乎就是前年,机缘巧合,程瑶与她分享了一个小秘密,而她,在那般qíng景下,自然而然就吐露了自己的小秘密,从此,二人就渐渐亲近起来了。
程微显然深谙适可而止的道理,见陶心怡有些羞恼,笑道:“咱们继续吧。”
陶心怡嗔道:“还继续什么呀,有了你这首诗珠玉在前,恐怕都没人敢开口了。我瞧着程微和大表哥都先后出去了,咱们点心也吃了,酒也饮了,趁着天色尚早,gān脆也去踏雪赏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