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第 73 章(1 / 2)

重生之贵妇 笑佳人 3530 字 3个月前

金兵节节败退, 燕王、郭啸率军紧追不舍,建隆帝要求他们重创金国,若只是把人打跑了就回去, 无法复命。

等信差追上大军, 已经过了重阳。

大军刚击败了金国派来偷袭的一支兵马,杀死两千多俘虏八百余人,燕王心情不错, 正在嘉奖此役立功的将士。

此次出战的都是郭啸手下的年轻将领,一个是他的长子郭辽, 一个是他的外甥周统。

燕王认得郭辽,看周统却面生,见周统也是二十出头的年纪,虽然容貌略显平平却高大健壮, 眉眼坚毅像个带兵的好苗子, 便多问了几句“你什么时候还有这么一个外甥”

郭啸那三个将才儿子已经很让人羡慕了, 连外甥都如此优秀,燕王心里有点酸。

郭啸看眼外甥, 面露自豪道“周统他娘是末将一位表妹, 王爷自然不曾听闻, 不过周统他祖父王爷肯定听说过。”

燕王微微沉吟,脑袋里立即把本朝几位有名的武将过了一遍,其中姓周的

一个名字浮现出来, 燕王吃惊道“莫非他祖父是蜀平侯周镰”

郭啸笑道“正是。”

魏曕等人看周统的目光也都变了变。

周镰乃是当年跟着建隆帝开国的大将之一, 建隆帝登基后,封其为蜀平侯, 带兵镇守蜀地。

燕王也越发欣赏起周统来, 问“你这小子, 不好好地待在蜀地,跑来燕地做何”

周统拱手道“回王爷,乌国一心臣服我朝,西境这二十余年都没有战事,祖父便派我们兄弟几个出来历练,他老人家说,好将军都是在战场上磨练出来的,不能光学纸上谈兵。”

燕王赞同地点头“老侯爷此话在理,你们都跟着学学。”

后面这句,他是对魏曕、郭家三兄弟以及冯腾、杨鹏举等年轻武官说的。

众人都道是。

燕王再看一眼周统,越看越满意,心里冒出一个念头来。

酒菜端上桌,众将领齐聚一堂,吃到一半,信差到了,将两封王府家书一同递给燕王。

燕王看过信封,一封交给身边侍卫收着,一封叫信差去递给魏曕。

魏曕面无表情地收进袖子。

冯腾两眼冒光地看着他。

宴席结束,魏曕要回自己的营帐,冯腾影子似的跟着他“三爷您先拆开看看,看看里面有没有秋娘给我的回信。”

魏曕早就捏过信封,冷声道“没有。”

冯腾“您都没看,怎么知道没有”

魏曕已经走到营帐前,让冯腾在门口等着。

帘子落下,魏曕撕开信封,见里面只有薄薄一张信纸,先朝落在帘子上的那道影子道“没有。”

冯腾其实已经做好了秋娘不会回信的准备,但还是抱着一丝希望道“那您看看,三夫人可在信里提到秋娘了,或是帮秋娘传话了”

魏曕抿唇,一目十行地快速过了一遍,再道“没有。”

冯腾肩膀一垂,悻悻地走开了。

魏曕这才坐到椅子上,从头开始细细看了起来。

讲衡哥儿的每一句他都看得很慢,跟着是母亲一切安好,大哥那边三郎偷偷爬树摔了一跤,额头擦破皮流血了。二哥那边又添了个伶人通房,这两件事看得魏曕皱起眉头,前面皱是不满侄子的顽劣,后面皱是不满她为何连二哥这种事也要写出来告诉他。

然后就是她的事,与提到母亲时一样,只四个字,“一切安好”。

最后,魏曕的目光定在了仅剩的六个字上,“思君念君,盼归”。

耳垂微微发热,魏曕按照折痕收起信,放入信封,然而脑海里全是殷氏的影子。

自从那年他从京城回来,殷氏就变了,不再那么谨慎怯弱,伺候他起居的时候也不再无微不至,但殷氏也只是变得更从容,心里还是很在意他,会在天热的时候及时送上来一碗凉茶或冰镇的瓜果,会在天冷的时候为他准备护手的膏药。

他与旁人比试时,殷氏明明什么都不懂,却坚信他是最厉害的,他要出发了,她怀着身子还要坚持在黎明时分送他到东华门外。

甚至在那方面,她也越来越大胆,竟然敢在马车里动手,虽然是他先开始的。

手拿着信封,魏曕陷入了种种回忆当中。

突然,冯腾的声音再次从外面传了进来“三爷,您还往平城写信吗写了再帮我带一次如何”

魏曕脸色一沉,道“不写。”

先前那封是为了报平安,免得她担心,再写一封,旁人怎么想战场上的将士,哪个不惦记家人,凭什么别人都能忍,他却可以频繁地与家人书信往来

写多了,魏曕自己都看不起自己。

冯腾听出他话里的怒意,不再聒噪,闷闷离去。

晚饭过后,燕王单独叫魏曕留了一会儿。

“你媳妇信里都说了什么,孩子们没事吧”

打仗要紧,但燕王也会想家,想儿子们有没有好好当差读书,想孙子们有没有头疼脑热。

但徐王妃的信只会报喜不报忧,说得都是一些让他放心的虚话,写了跟没写一样。

魏曕想了想,道“全是一些琐碎,一页纸,大半页都在说五郎。”